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黄子潇 深圳报道
满大街的“小绿牌”,楼宇间的充电桩,熙熙攘攘的“电子第一街”,星罗棋布的产业园,每一个都是深圳的城市标志。
作为国内企业密度最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密度最高的城市,深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之城。
去年10月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的提出,既体现出中央层面对科技的高度重视,也赋予了金融服务科技新的历史使命。
然而,在商业银行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存在双向性的痛点。
在企业端,科技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少抵押、高风险、高成长的特点,使其难以获得与其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资金支持。由于实物资产占比低,无形资产占比较高,财务指标常无法反映其“硬科技”实力。据调研,对于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小微企业往往最大的痛点是融资难,中型企业需要差异化的授信服务,大型企业则更侧重于产业链服务和价值创造。
在银行端,传统的科技金融服务如审批绿色通道、价格优惠、投贷联动等全生命周期服务,难以满足科技企业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需要更具针对性地为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提供差异化的方案。
站在建设金融强国的新起点上,作为中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业承担着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日前,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科金15条”正式对外公布,该系列措施强调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科技信贷规模,并鼓励银行建立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的科技型企业融资专属评价体系,执行差异化授信审批机制。
为疏通科技金融的双向堵点,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秉承新金融服务理念,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平台”新金融服务模式,深耕科技企业客群,助力科技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早在2022年4月,该行便举全行之力开展科技金融行动,经过第一阶段的服务覆盖、第二阶段的数字化平台赋能,理念和思路不断深化、打法和举措持续升级。如今,该行科技金融行动已几经迭代迈入第三阶段,将进一步利用数字化打法,推动科技金融服务的质、效、量全面升级。
据悉,截至2023年末,该行科技贷款总量超1680亿,新增近500亿元,增幅40%;服务覆盖全市近七成科技企业,也就是说深圳每十家科技企业就有七家是建行的客户。产业链金融总规模破400亿,链条企业新增超2000户,总户数超5500户,余额新增和规模占比在深圳同业遥遥领先。
服务企业“雁阵”,科技金融因“链”制宜
观察深圳科技产业,以企业创新为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深圳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万家,科技企业突破3.6万家,33家企业入选2023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此外,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2家,位列全国第二。
其中,“头雁效应”十分明显。在比亚迪、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下,新能源,电子信息、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科技产业链迅速壮大,深圳科技“雁阵”格局逐渐成型
因此,商业银行在做好深圳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时,尤其需要注重因“链”制宜,精准定位“雁群”中的各个成员。
从产业端来看,近年来,深圳龙头企业中掀起了数字化浪潮,纷纷争当“链主”,筹建供应链金融平台,穿透新能源、电子信息、半导体、通讯、物流贸易等产业链提供金融服务。
以“迪链”为例,去年5月,比亚迪供应链金融平台签发给其供应商的数字债权凭证规模已突破四千亿元,该产业链的体量可见一斑。事实上,作为“链主”的比亚迪的年营收已突破四千亿,欣旺达、格林美等重要“链核”企业年营收也已达到数百亿,超过20家“链节”企业超10亿,此外,记者从同花顺数据库获悉,截至目前,A股中比亚迪概念公司已达到446家。
此外,深圳的各个“雁阵”中,存在数以千计的小雁、幼雁,甚至是散落在外的“孤雁”。
这些“孤雁”常是小微企业。在过去,商业银行的传统服务手段是开启小微绿色通道、提供利率优惠等,但即便如此,仍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其贷款额度。但深圳建行发现,许多“孤雁”却携带着深圳龙头企业的订单或业务往来凭证。
正是通过这些“孤雁”身上带着的订单“印记”,深圳建行将其定位回整个雁阵,透过产业龙头为小微企业提供了背书,使“孤雁”变“归雁”,从而疏通了企业“贷不到”、银行“不敢贷”的双向堵点。
针对大型科技企业的痛点,深圳建行与其共建产业级数字化平台,紧紧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交易各环节,创新推出“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平台”新金融服务模式,核心企业各地成员公司及上下游链条企业均能获得一站式优质服务,将服务延伸“全链条”,实现“一点对全国”。
回到“迪链”案例。深圳建行业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深圳建行为比亚迪打造了全线上化数字化专属平台,链接其上下游企业,推动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闭环的形成。”截至2023年末,深圳建行服务上游“迪链”企业近3000家,累计投放量达340亿元。服务下游经销商企业370家,累计开票量达150亿元,同比增长73%。消费者购车累计申贷8600笔。
“迪链”并非孤例。该行携手华为深耕产业链服务,与华为多个系统直连,将创新的产品深度融入华为产业链生产经营环节,实现上游融资规模同业第二,下游融资同业唯一的市场份额。此外,建设银行为华为及其产业链专属定制供应链服务方案,成为华为首个且唯一一个可提供数字化订单融资服务的银行。
数字是最好的佐证。截至2023年末,深圳建行已实现比亚迪、优合、华为、腾讯等22个头部企业的数字化平台建设,与100余户核心企业实现数字化产业链合作,服务全国链条企业超5000户。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瀚强科技获批科技企业专属产品科技易贷5000万元。图为企业产品测试场景。
疏通行业堵点,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总部位于深圳的优合集团,是目前深圳地区冻肉采购、冻品清关、冷链物流产业的“链主”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打通进口冷冻食品供应链全部环节的集团化公司。2023年1月,优合集团跃居当月深圳关区企业关税增值税纳税额首位。
由于冷链行业的特殊性,货品一直面临运输流转,监管成本高、处置变现难等。在以往的授信模式下,银行缺乏对供应链下游企业资信的抓手,因此传统冻品质押也成为整个冻品产业链条融资的痛点难题。
而从企业端看,融资难的负反馈也制约了冻品企业的做大。“具体而言,若要从国外进口冻肉,往往需要全额付款,对方才会装船发货。但以现有的半线上模式,已无法支撑业务规模快速发展”深圳建行人员表示。
优合集团首席财务官也坦言,进口冻品农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面临着产业链条长、单一环节盈利能力弱、资金需求量大等难点。导致链条下游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很难直接向银行申请融资。
针对冷链痛点,深圳建行运用“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平台”模式。依托物联网技术,辅以大数据交叉验证,实现“境外采购―到港报关―入库监管―提货销售”全流程数字化智能风控。这种合作模式下,优合可以提供全流程的资金流以及物流的动态监控,保障资金用途的准确性、透明性、可追溯性,而建行可以依托优合遍布全国的货物分销渠道来保障货款的回笼,来降低处置的风险,从而解决传统冻品产业链的冻品质押难题,赋能整个产业的发展。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的闭环,这样就能使得整个流通环节收窄,使消费者在更快速的情况下吃到品质更好、价格更低的肉产品和农产品。”优合集团首席财务官表示。
通过此种模式,深圳建行帮助优合有效降低全链条经营成本,高效率服务产业链企业,最终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接入。优合云仓项目上线以来累计投放超50亿元,服务全国经销商超500家,客户融资成本降低50%。
优合集团董事长曾这样评价深圳建行的新金融服务,“深圳建行践行新金融理念,打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屏障,以‘金融+科技’的手段解决了公司和下游客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既是深圳建行进行新金融探索的生动实践,也是深圳建行展示国有大行担当作为的直接体现,而优合集团和产业链上的下游客户则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金融力量的助力下,优合集团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00多亿元人民币,并入围了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图:优合集团自营物联网仓库天津优冷智联冷库
精准对症下药,科技为钥破解同质化难题
在过去,银行的获客渠道和服务模式灵活性较差,更多依靠物理网点和线下触达模式,缺乏针对各类企业的差异化打法;且公司贷款产品本身缺乏创新壁垒,存在明显的同质化问题。这不仅难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还可能造成同业间的激烈竞争,加剧资源错配。
深圳建行运用数字化技术、线上化打法,为科创企业搭建专属融资服务平台――E贷平台,正是破解该难题的利器。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贵,效率低的痛点,深圳建行针对小微科技企业打造全线上科技e贷平台,授信效率从30天缩短至8分钟。客户可以享受全线上又好又快又便宜的优质服务。截至2023年末,E贷平台累计注册客户超万户,近6000户的国高企业申请并获得了授信额度,累计测额超百亿元,支用金额超70多亿元。
同时,深圳建行实施股贷债保联动,联动深圳市科创委、中小企业服务局、区担保机构等创新上线了多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产品。与深圳市天使母基金创新推出“天使贷”、与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创新推出“红土贷”,实现见投即贷,批量对接国高等长尾客群,提高科技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中型企业的贷款额度一般在1000 万到 5000 万这个区间,但过去通月才能完成审批。分行利用‘算法’助力‘人工’、‘机控’代替‘人控’、‘技术’强化‘合规’,将部分流程线上化,解决了审批时间长的难题,目前最快10天即可完成审批放款。” 深圳建行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E贷平台正持续迭代,为适配中型企业做了进一步升级。
截至2023年末,深圳中型科技企业贷款余额170亿元,E贷平台(大中型)使用客户数近1500户,基本覆盖了存量大中型客户。深圳建行基层行反响热烈,收到较好的效果。
目光移至深圳东部,银星科技园是深圳建行践行科技金融理念的一处足迹。
具体而言,深圳建行从园区金融及数字化管理需求入手,通过与园区管理系统对接、上线智慧园区金融服务小程序等措施,将E贷平台与园区管理系统打通,实现企业在园区服务平台直接申请贷款,打造全新园区生态服务模式。
“建行给予了园区大力的支持,也见证了银星的成长。”园区负责人提到,双方在授信业务、银行结算业务、园区双向赋能等方面一直保持着紧密合作。同时,园区也将促成建行与企业的直接接触,更好地改善园区内优质科技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渠道。
据了解,建行总行今年已明确将做好“五篇大文章”作为重点工作,并提出科技金融要培育优势,进一步健全服务与支撑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而在深圳市分行,科技金融已成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该行落实“政治三力”的有力证明。正如深圳建行行长李洪茂所说“科技金融,是我们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核心和关键。科技金融的蓬勃发展,将有力带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成为其发展的动力源泉。”据悉,截至目前,深圳建行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2023年新增则双双突破千亿元,在深圳同业中已形成了“规模最大、效益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市场地位。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尚维高科8分钟内申请到253万元随借随还专属贷款产品。图为企业产品研发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