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衍射仪。
西湖制药团队正在开展科研工作。
西湖实验室人工智能药物设计核心实验室负责人胡奇正在进行实验。
西湖实验室(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浙江省实验室)是2020年7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首批浙江省实验室。实验室以衰老及与其相关疾病研究为主攻方向,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家级生命健康创新平台和生物医药领域创新策源地。
医学科研成果转化,一头连着科研机构,一头连着市场,中间的距离有多大?耗时十几年、投入十多亿美元,或许换来的是不足10%的成功率。
如果把医学科研成果转化,比作是“0到100”的过程。通常,“0到1”可以看作是在大学或科研机构里,产生基础科研成果的过程;“1到10”是由生物医药企业进行深入研究,研制出药物;“10到100”就是通过企业壮大或者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实现生产商业化,产品正式投入市场。在常规的“三步走”模式之外,有没有一种创新模式可以突破传统窠臼,把三步并作两步,将“0到1”和“1到10”有机融合,灵活转化并生成一种新型的研发生产模式——“0到10”?
近年来,西湖实验室通过科研源头创新和转化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探索“从0到10”的新路径,奋力拆除阻碍科研转化的那堵“篱笆墙”,加速修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快车道,打通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从0到1”,西湖实验室以强大的源头创新能力,构筑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
100多年前,美国医生威廉·科利意外发现,一位癌症患者手术后的伤口因为感染了化脓性链球菌后,肿瘤竟然消失了!
细菌,竟然与肿瘤转移、治疗癌症有关?
100多年后的今天,在西湖实验室,我们见到了历经曲折,不懈探索,聚焦于肿瘤内细菌研究的蔡尚博士。
蔡尚曾在斯坦福大学深造,于2017年加入西湖大学,后进入西湖实验室成为独立实验室负责人。此后,他一直和团队对肿瘤内细菌进行研究。
2022年4月,这场长达5年的科研探索,终于迎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他们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找到了乳腺癌转移的重要“帮凶”——胞内菌。
“这是优化的高灵敏度荧光定量分析仪,通过它,可以在1000个肿瘤细胞中,找到仅含有的1个细菌。”蔡尚解释,这些细菌会和癌细胞一起,共同转移到远端的器官,而且会帮助肿瘤细胞在远端成活下来。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成功控制住这些细菌在肿瘤里的存在,将有机会降低乳腺癌恶化和转移的概率。
蔡尚的成果为研究乳腺癌打开了一扇小窗,他期待着未来继续前行。这也是整个西湖实验室共同的愿景。
年龄是生命健康最大的风险因素。成立之初,西湖实验室就将目光聚焦在衰老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实验室团队并非研究如何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而是研究整个与年龄相关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的过程。
“很多生理病理的最大主导因素,最后都会归结于衰老,对衰老及其相关疾病进行系统研究,可以说是最难的一个课题。近年来,西湖实验室已产生了多个源头性发现,比如,施一公团队关于阿尔兹海默症重要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源头创新是实验室最大的强项,也是我们全球引进人才的初衷。”西湖实验室主任于洪涛介绍。
近年来,西湖实验室引进的独立实验室负责人,基本具备海外留学或科研经验,新理念和新发现被带了回来,促使西湖实验室能够真正做到国际领先。
经过4年建设,西湖实验室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在《细胞》《自然》《科学》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原创论文30篇。其中,蔡尚团队阐明的肿瘤胞内菌群的功能,为理解肿瘤发生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施一公团队在阿尔兹海默症重要分子机制研究中做出多项原创性成果,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提供了新靶点、新路径。这些源头创新成果为衰老及相关疾病后续的药物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源头创新,是国家科技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所在。
每年,于洪涛都要和各独立实验室的负责人谈话,要求只有一个:“把目光放得远一点,把目标定得高一些。”
“小成功可能是失败,大失败可能是成功。”如果一个研究的风险很大,但可能获得很高的成果,于洪涛便告诉他们“如果我是你,我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