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业职称怎么评,这是广大科普工作者关注的一件大事。
近日,浙江省科协征集遴选一批专家,请他们来评审科普专业研究员、副研究员职称。
近年来,全国多地大力推动科普人员评职称的改进工作,努力为科普工作者打破职业发展壁垒。记者通过走访调研,倾听科普工作者的诉求与心声。
2020年,本着从小对科普事业的热爱,赵雷来到浙江某科技馆,从一名一线讲解员做起。勤勉、聪颖、知识面广,她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来自同事与游客的赞美与荣誉接踵而至。
一种遗憾却深埋心底:评上中级职称后,技术等级上升空间陡然收窄,如果想进步,只能转评科研或其他系列,既提升了难度,又与工作内容不符。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何时才能打破?
这一想法也代表着科普工作者群体的呼声。
据记者了解,科普工作者缺乏自有统一的职称体系,以往只能“靠”在现行专业技术职称系列上参加评审与聘任。以浙江为例,群众文化馆员系列是其职称发展的主要通道。由于《浙江省群众文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条件(试行)》将从事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工作指导的专业人员纳入申报范围,对我省科普工作者评职称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新时代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浙江省科技馆科普活动部副部长叶影认为,以群众文化馆员系列为评职称的要求,主要围绕群众文化实践经验、展览演出、获奖成果、文学创作、课题研究等方面展开,其评价指标与科普工作者在展厅的工作内容关联度不大,两者无法有效结合,职称评定时存在较大难度。
另一方面,当前,浙江约有1万名专职科普人员。放在全省层面来看,相当于每万人口仅有1.52名专职科普人员。
让“科普之翼”更加强健有力,离不开一支懂科普、爱科普的专业人才队伍。但是,一段时间以来,科普人才普遍面临缺乏职业认同、上升渠道狭窄等困惑,对其安心从事科普事业造成一定影响。
改革,从职称评审开始。2023年,中国科协面向中央在京单位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的标准中,在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中划分出科普研究、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两个方向。今年起,我省科普专业高级职称评审首次被纳入序列。
省科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包括科普研究方向、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方向,设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其中高级分设为副高级和正高级,名称依次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科普工作者的归属感与获得感更加明显。“真没想到潜心做科普,也能走上专业道路,也有机会获得专业资格认定的最高级别。”一位有意参评的科普工作者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