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的最后一个“五一”假期,茜茜决定回杭州和小伙伴们聚一聚,这次姐妹们到得最齐,她也给大家都准备了礼物,塞了满满一大行李箱。
14点13分,从北京开来的G179次列车稳稳地停靠在杭州东站,因为行李比较多,茜茜等其他人下得差不多了才起身。一个鼓鼓的双肩包,一个大号行李箱,这对一米五出头的茜茜来说有些吃力。
这还是其次。出了检票闸机,茜茜发愁了,是先去酒店放下行李,还是带着行李去湖滨苹果店门口和小伙伴们会合?
“我们是大学室友,难得聚到一起,这次回杭州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断桥、灵隐寺、九溪、良渚……”茜茜也把这次聚会当成自己的毕业旅行,因为满打满算真正玩的时间只有两天,茜茜想先去跟姐妹们会合,当天下午先去西湖周边打卡,无奈行李倒成了累赘,扔又不能扔,带着又玩不好。
“要是(杭州)东站能行李寄存,还能帮忙托运到酒店就好了!”茜茜说。
茜茜这句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出游期间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下高铁或飞机后,要先去酒店放行李,然后才能开始玩,来回一趟要折腾好几个小时。
离开时行李安置也一样是大问题。在河坊街我们碰到了吴同学,他也背着一个鼓鼓的双肩包,推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上前问才知道,他准备回沈阳了,当天22点的飞机。
“酒店要求中午退房,现在就去机场有点早,打算再逛逛。我没找到正规的行李寄存点,景区里有的小商店可以寄存,不过太贵了,也不知道安不安全,没办法,行李箱只能带上。”吴同学说。
出门旅游,行李几乎是标配。到旅游目的地后,如何能让“游客”与“行李”分头行动:游客一身轻松地去游玩,行李安全顺畅地到酒店。近年来,北京、深圳、南京、郑州、苏州、青岛、厦门、南昌等城市,纷纷探索行李寄存、托运服务。
比如北京,今年2月起,在地铁1号线军事博物馆站、10号线丰台站、7号线欢乐谷站、亦庄线宋家庄站、房山线苏庄站等5座枢纽车站、景区周边投放了9组共享寄存设备,乘客抵达车站后无需出站即可寄存。
厦门地铁部门与顺丰速递联合开展“地铁+快递”配送模式试点,首批在地铁1号线将军祠站、殿前站、厦门北站做试运行。利用地铁低峰运力,帮助外地游客、旅客将行李托运至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
而天堂之城杭州,也正在进行“行李服务一件事”改革。
2023年全年杭州旅游接待游客超过1亿人次,接待过夜游客7481.2万人次。每位游客的背后,至少都有一件行李。
近期一项关于行李服务改革的问需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游客需要携带行李辗转于交通站点、酒店和景点之间,行李是影响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
此外,“寄存点少,覆盖面不足”“需往返取行李,太浪费时间”“寄存服务单一,无送达服务”等,也是游客反映比较多的问题。
改革改什么,要看老百姓要什么。当下,杭州每年1亿人次的游客,要的就是高效便捷、安全可靠、暖心省心的行李“寄存—托运—安检”服务。
好消息是,近期,杭州陆续在灵隐公交站、河坊街、杭州东站、湖滨商圈等地推出寄存服务。未来,杭州将打造“寄存+动态多场景托运”服务,在全市形成行李服务网络,让行李跟着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