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半年多来,“骑行游”“文博游”等旅游方式在年轻群体中也颇具人气。
与此前火爆一时的“特种兵旅行”相比,这类旅游主打更慢、更接地气、更具烟火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用更加沉浸式的方式,深度体验一座城市的市井风情和特色风光。
杭州吴山脚下的大马弄菜市场火了。这条两三百米长的南北走向的小巷子,被认为是最有老杭州味道的街巷。一段时间以来,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体验。
漫步其间,浙江各地的新鲜菜蔬、老杭州风味小吃、沿街的叫卖声,构成一幅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市井图。
大马弄的“出圈”是年轻人“菜市场游”火爆的缩影。“逛菜市场”咋就成了旅游和消费新潮流?“很多时候去菜市场,就是想更直观地感受一座城市的烟火气、生活气,人也会感到很放松。”00后林涛的回答或许代表了众多逛菜市场爱好者的心声。
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研究生院专聘副院长杜碧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菜市场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场所,逛菜市场不仅可以提升购物的趣味性,也是一种带有怀旧意味的文化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群体的情感诉求。同时,菜市场也是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展示平台。
不同于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菜市场呈现当地的质朴本色,更能让人感受一个地方最原汁原味的人文风情。记者了解到,在欧洲不少城市的旅游景点就是菜市场,如伦敦博罗市场、巴塞罗那波盖利亚市场、鹿特丹拱廊大市场等。
不少年轻人认为,去一个地方旅游,只有逛了菜市场,才能了解当地人是怎么生活的。
一些菜市场也在积极进行改造升级,不仅是为了更好发挥菜市场的线下功能,也是在有意识地吸引年轻人。
今年初,杭州文二菜市完成一期改造并投入使用。走进这里,只见灰色石板铺地,绿色的主色调装饰显得新潮又明亮,内部路线“四通八达”,横竖有序,分区明确。市场里鸡鱼肉蛋、蔬菜卤味俱全,沿街则一字排开嵌入修理店铺、餐馆、炒货店、咖啡馆等。
改造后的文二菜市,不仅留住了老居民,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这里不仅是买菜的地方,也是喝咖啡、会客的邻里中心和提升幸福感的载体。“菜市场充满生活气息,我们也想在这种氛围里打造一个温馨的社区邻里空间。”文二菜市出山咖啡店店长安娜说。
文二菜市不久前完成二期改造,据建设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将引入网红西餐馆、沿河集市、共享厨房等。
“菜市场游”的火热,带火了不少菜市场,如杭州东山弄市集、宁波东柳菜市、南京科巷、苏州葑门横街等。
业内人士表示,菜市场中加入的社交功能和文化属性,是让年轻人探寻和体验城市的最大吸引力。菜市场可以通过积极推动业态转型、增强互动和文化表达,在旧烟火中打造更多新业态,实现经营长红。
慢下来,沉进去,适应年轻群体文旅消费习惯的场景不止菜市场。
文艺街区、博物馆等都市漫步或旅游新场景,也“长”满了年轻人。
去年开始,馒头山社区在社交平台“刷屏”了。这个杭城老社区以市井气、接地气出圈,文艺杂货铺、咖啡馆、创意园区等的嵌入,则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前来打卡、漫步。“喜欢这种轻松惬意的感觉,也很‘出片’。”City Walk(城市漫步)爱好者陈橙告诉记者。
在杭州,这种充满文艺腔调的街区还有不少。良渚玉鸟集、萧山东巢艺术公园、东信和创园、长河老街……充满设计感和文艺范,静谧与新潮并存,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既能触摸历史、又能扩展知识面的博物馆游,则为年轻群体创造了都市旅游的另一种模式,也彰显了各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路径。
在浙江,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遍地开花。在全国其他地方,三星堆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处处摩肩接踵。
为了给游客带来更沉浸式的体验,博物馆也“卷”了起来,把戏剧舞台搬进馆、来一场舞蹈表演……各色活动层出不穷。
如果说文艺街区、观展是缓慢的,那么骑行是充满动感的。
跨上单车、逐风而去,成了年轻人“放飞自我”、延展活动范围的最佳选项。
“对路边的风景来说,步行太慢,汽车太快,自行车刚刚好。”这句话几乎成了大部分骑行爱好者的“骑行格言”。
小斯是浙江大学的一名大一学生。虽然课余骑行时间有限,但骑过的几条线路都让他印象深刻。“龙井的短坡非常适合无氧训练,青山湖水上森林给人一种静谧感,沿江和环西溪湿地氛围绝佳,梅坞—大清谷一线茶园风光旖旎。”聊起骑行,小斯侃侃而谈。
在杭州,每到周末,钱塘江两岸、西湖边、山路上,处处可见“骑行党”。时隔多年,人们以另一种形式再现“自行车王国”的壮观景象。
“以往我们谈论旅游时,只是去著名的景点拍照打卡。但近年来,人们的旅游观念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就是大家从打卡游变为了一种更为深入、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旅游。”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讲师陆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相比于“点到为止”的“特种兵旅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慢下来。毕竟,只有足够“慢”,才能足够“松弛”、足够接地气。这也许是旅游新场景受到年轻人欢迎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