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科院(300675)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显著变化,继续聚焦“城市绿色发展全过程技术”服务和“绿色人居公信全过程技术”服务两大板块,以国家“双碳”战略为引领,以共享设计方法为工具,为中国城市和乡村发展提供兼具创意和可实施性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项目全过程管理等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并以检测、检验、认证为基础,提供集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工程性能质量检测检验认证、综合技术研究咨询于一体的公信服务,具有高知识密集、高价值创造等特征,该类业务发展受宏观政策、基建及地产投资的影响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建筑施工面积下滑0.6%、新开工面积下滑8.7%,建筑业总产值、建筑工程产值累计值增速也分别从同比的8.1%和8.4%下滑至3.5%和3.6%,建设行业景气仍在下行,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经营发展承压明显。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回款1.73亿元,同比持平;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改善,稳守经营安全底线。报告期末在手合同总量同比基本持平,在深圳、雄安等地揽获京雄高速东侧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工程勘察设计、雄安国贸中心第三方工程质量检测等项目,与国内外机构合作取得梅林关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一等奖,为后续市场拓展奠定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亏损4,473万元,同比扩大169.39%,主要原因是成本费用支出惯性较大,管理团队对于预算的执行不力,对经营不善业务项目的止损不够坚决,部分新业务仍处在投入期、尚未对业绩作出正向贡献;另一方面,公司高强度研发投入亦对业绩造成一定影响,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占比超11%,持续深化包括低碳技术、直流建筑等国家十四五课题、省市级专项课题等的研究,为创新业务发展蓄力。 公司将采取积极措施,提振2023年下半年及中长期业绩水平:一是加大预算执行力度,控制成本,提升人力资源效率,对低效资产进行优化;二是深挖深圳、雄安、川渝滇等重点区域市场,通过强化组织统筹、营销模式转变等方式提升服务能力,揽获更多业务;三是加强投入、建设能力,巩固和发展检验检测业务,优化未来大厦场景运营,支撑公司科研和业绩发展。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核心竞争力通过长期建设而形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在过往发展基础上,将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凝练为“党建铸魂、绿色为本、创新引领、合规善治”的竞争力特色。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下: (一)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水平 公司立足于国有企业的党建引领和使命担当,坚定信仰本色,持续推动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的相互统一,报告期内公司“关键少数”任职情况未发生调整,召开党委会22次,依照“三重一大”清单前置研究公司战略发展、经营统筹、廉政监督等多个方面的重大事项,从具备科创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全局着手把握主要方向,通过党委委员在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贯彻党委意志,有效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深圳市国资委的例行巡检,加强管理干部和党的干部自我检视与自主改进,开展多领域大走访深调研,识别发展症结、总结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提升干部职工在转型发展期的凝聚力。 (二)加强研发投入,激发创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推进“科改示范行动”二期,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进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同时,公司积极响应号召,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建设目标,推动子公司建研检测等对标建设要求、明确发展路径,并继续推进雄安绿研检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建设工作;依托国家、省市级课题、国际基金项目及自主立项的研究成果,开展《深圳市建筑光储直柔工程技术规程》等十余项地方、协会标准的立项、评审工作,申报住建部新型配电重点实验室等,持续强化公司行业引领能力。 依托完善的科研体系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参与课题项目荣获住建领域科技类最高奖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参编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荣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2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参与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穿越影响下的城市老旧建筑群安全性评估、性能预测、性能提升与预警项目”荣获第十届广东省优秀工程与检测监测项目类创新奖,作为参编单位获得国际标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建筑信息化系统建造指南》(ISO37173)编制组的优秀参与企业荣誉;此外,未来大厦作为国家“十四五”课题载体的同时,也荣获深圳市首批近零能耗项目殊誉,“光储直柔”技术也进一步应用于包括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广州太古汇等项目,以场景运维推动技术更好落地。公司凭借在建筑能源领域的深入探索,也成为深圳新型储能产业协会创始会员中唯一一家非能源类企业。 (三)深耕城市客户,拓展合作资源 报告期内,雄安新区建设力度再升级,公司前期深耕雄安形成的资源优势逐步显现。公司将加大雄安区域投入,扎实践行高质量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为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贡献深圳力量。 公司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过往国际合作经验,进一步扩充优秀合作资源,联合国内外一流机构开展重点国际竞赛和国际招投标工作,如在梅林关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中联合法铁/阿海普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参赛,在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92家设计机构组成的38家参赛联合体提交的方案中取得第一名,也为公司城市一体化上盖、高密度城区创新空间模式等领域的新业务探索打下重要基础。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经识别,报告期内公司风险事项未发生显著变化,主要风险及应对策略如下: 1.政策风险: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期,近年来经济转型、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区域改革试点等政策不断出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不断推进,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都将对公司发展产生影响,要求公司不断提升环境适配能力。 风险应对策略:及时深入分析政策变化、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抓住新的行业发展机遇。 2.市场竞争风险:行业政策、业主需求变化等因素会对公司市场拓展产生直接影响。同时,随着行业资质管理改革的深入,行业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推进,包括工程总承包企业、业内新企业和业外企业等不断进入,公司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存在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 风险应对策略:深化“城市客户”市场战略,定期对公司战略和市场战略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按照三年周期,对规划进行滚动调整,并在遇到外部环境(如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政策等)或内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适时对战略规划进行适当修订。 3.技术风险: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是公司业务创新的重要支撑,这意味着公司需要持续保持一定的研发投入。但研发投入客观上也存在无法转化为技术成果或科研产业化失败的风险。 风险应对策略:基于董事会市场与科技创新委员会建设,完善公司研发管理体系和技术成果转化的业务体系对接,规范化决策程序、过程控制和成果评估。注重决策风险控制,强化过程监督的同时落实好科研容错管理。 4.业务运作风险:相比传统的设计咨询项目,公司项目类型更为多元化,新的工程、运营、投资等项目受市场、政策、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面临周期长、协调环节多、运作更为复杂等情况,客观存在项目运作风险。 风险应对策略:持续完善全面风险与内控管理制度体系,迭代公司风险管理手册,以有效指导日常工作;以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辨识为着力点,全面促进各业务单元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和风险评估工作开展,督促风险管理策略有效落实,确保公司整体风险可控受控;加强合规与廉洁自律及监督体系投入,特别是对供应商、合作方严把合规廉洁关。 5.项目管理风险:在国家推行“建筑师负责制”的背景下,建筑师在工程项目全过程中被赋予了更为关键的设计质量把控和管理的职责,对建筑师在质量、成本、进度、跨专业协调、采购、施工等的项目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不断加强全过程及协同服务能力,在行业领域的水平扩张和产业价值链的垂直整合、全国化拓展和跨区域经营对于资源整合、组织及项目的有效管理和无缝对接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信息、项目、人力资源、资金等内部资源的调配和管理,与客户、政府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外部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都对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随着EPC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扩大,公司也面临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采购及施工分包等方面的风险因素。 风险应对策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严格把控项目进展,以优质的服务提升客户及市场的满意度。 6.人才风险:公司作为科技型企业,在人才激励、职业发展体系建设、知识价值认定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可提升空间;同时,在深化机制改革和业务模式转型过程中,对于新型人才仍存在大量需求,其中就包括投资管理人才、产业运营人才、高级研发人才等,这类人才与技术类人才有较大的差异性,客观上存在人才的招募、激励、使用等方面的风险;另外,在公司战略升级、创新突破的过程中,存在公司组织机构设置未能及时调整,不能充分协调、达到最优工作效率的问题;存在部分员工认知不足、主动提升力不足的,与新业务、综合性业务脱节的问题。 风险应对策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继续推动薪酬和激励机制改革,健全骨干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现有人员提升视野、专业创新能力、职业化和效率的提升,加强技术专家返聘;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选拔、适用的竞争机制,加大具有创业意识和能力、国际视野和职业化水平的人员引入;继续推动管理者素质评估和战斗力;依据公司战略及时调整组织结构,提升业务协同作战力,提高工作效能;压实员工内部培训及外部交流工作,帮助员工提高认知,在新业务中塑造更强战斗力。 7.数据信息及网络安全风险: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数据安全事件的频发。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并已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广东省及深圳市也相继出台相关规定,不断完善健全我国数据监管体系。但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网络攻击(特别是境外)更加活跃,针对上市企业、服务型企业的攻击时有发生,公司信息系统和数据资产存在网络安全威胁。报告期内公司部分员工电脑和部分服务器曾遭到短时病毒入侵,但公司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措施阻断攻击,并快速组建专家小组和应急小组第一时间恢复生产,将损失减到最小。 风险应对策略:健全公司数据安全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公司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措施;定期开展数据防泄漏管理排查,完善数据安全风险防控。着力树立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定期开展数据与网络安全处置演练。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数据安全的相关政策要求,充分发挥行业数据价值,公司已成立建筑数据要素安全应用联合实验室,专注做好建筑、城市数据的合规流通和安全应用,在加固自身数据安全保护的同时,推动行业的数据要素安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