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持续助力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汇聚之精 2023-12-03 53257人围观 投资经济汽车新能源汽车新能源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对各类调节性资源需求迅速增加,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装机规模持续快速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前6个月,新型储能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

  项目加速落地

  8月28日,协鑫能科公告,下属控股子公司年产20吉瓦时储能系统项目在江苏省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投产。这标志着协鑫集团正式完成从上游储能材料、中游储能制造到下游储能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超过20家企业宣布最新储能项目建设规划,特斯拉也将自己的储能超级工厂落户中国。同时,2022年落地开工的多个储能产线建设项目,有望在今年陆续投产。

  装机和产能快速增长的同时,储能技术也朝着多元化发展。在浙江省衢州市,当地持续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水风光蓄热储多能互补发展模式。国网衢州供电公司发展部负责人洪建军表示,公司创新实施氢电耦合实验方舱项目,在方舱配置10千瓦光伏板,配套搭建3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固体储氢罐可储存35立方米氢气,推动多种能源方式互联互济、源网荷储深度融合。同时,通过就地配置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充分实现了水光多能互补,远期还将对有新能源接入的负荷侧以及微电网系统进行氢电耦合储能探索,实现跨季节、跨区域存储和能源互联,为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各类新型储能技术发展你追我赶。”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说,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相对成熟的储能技术保持快速发展,超级电容储能、固态电池储能、钛酸锂电池储能等新技术也已经开始投入工程示范应用。

  政策持续助力

  上半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并网装机达1.01亿千瓦,是新型储能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加快建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为储能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刘亚芳表示,风电、光伏发电建设规模持续快速扩大,风光发电的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给现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挑战迅速增大,亟需大力发展各类储能,以弥补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

  新型储能特性与传统的储能技术形成优势互补,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使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有了更多选择。相比传统的抽水蓄能,新型储能选址灵活便捷、建设周期短、响应快速灵活、功能特性和应用场景多元,方便在不同场景中解决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时带来的系列问题。

政策持续助力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支撑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始终坚持市场主导、政策驱动,强调统筹规划、多元发展,鼓励创新示范、先行先试。“随着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和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多种示范引领带动效果凸显,新型储能发展进入快车道。”刘亚芳说。

  注重科学规划有效调用

  “十四五”时期,我国规划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建设多个大型风光发电基地项目,未来跨省区输电通道配套电源特性发生颠覆性变化,新能源占比将大幅度提升。为保障在基地的新能源发电利用率不低于90%和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不低于50%等条件下,输电通道能够稳定送电,基地需配建新型储能与新能源协调运行。

  针对新型储能的科学配置和调度运用,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等政策规范,指导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相关规划工作,推动新型储能科学优先调度运用和参与电力市场。

  刘亚芳透露,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开展电力领域综合性监管。新型储能项目运行调度、市场交易等情况已纳入重点监管内容,推动新型储能等调节性资源更好发挥作用,促进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消纳,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专家表示,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储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受益于相关技术进步、投资成本下降、商业模式成熟,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已在2022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储能产业的中坚力量,未来市场规模或达万亿元级。 (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