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济大省挑大梁。2024年,浙江提出“提升政策引导保障成效”“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十方面工作。本报今起推出《经济新看点》栏目,持续关注浙江如何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充分展现各行业提振信心、奋发有为拼经济的责任担当,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近期围绕重点领域发展态势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浙江在线1月24日讯(记者 夏丹)1月23日上午,省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浙江生产总值8255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
与此同时,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组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这意味着,浙江发展又迈上了一个台阶。不少代表、委员把GDP增速6%这个数字特意圈注出来,他们热烈的掌声里,是振奋,是喜悦,更是加油和鼓劲。
回望2023年,浙江直面新问题新挑战逆势而进,把握新趋势新变化顺势而为,走出了一条复苏曲线:
一季度经济回升向好,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下半年,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经济稳进向好态势明显。
“2023年,面对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疫情‘疤痕效应’等复杂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积极采取精准务实有效措施,有力应对和化解经济下行压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供需两端协同恢复,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省统计局局长吴胜丰说。
家底越积越厚实
超8万亿元,是一个全新的台阶。
新世纪里,一个个万亿台阶,记录着浙江的发展路:2004年浙江省GDP首破1万亿元,2008年突破2万亿元,2011年突破3万亿元,2014年突破4万亿元,2017年突破5万亿元,2019年一举突破6万亿元,2021年突破7万亿元,再到2023年突破8万亿元,从3年到4年新增1万亿元,到近年来的2年新增1万亿元,不难发现,在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的同时,浙江经济破新万亿的态势蹄疾步稳。
放眼全国,浙江经济总量已连续29年稳居全国第四。考虑到2022年浙江常住人口总量列全国第8位,这一成绩是值得骄傲的。
同时,浙江GDP增速高于全国,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去年前三季度,浙江对全国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7.7%,比上年全年提升0.8个百分点。经济大省勇挑大梁,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支柱力量。
纵观全球,超8万亿元不容小觑。仅从经济体量上说,这个数据已超过荷兰、土耳其,直逼印尼。
“从多个维度看,这都是一份相当不错的答卷。”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王美福说,“这一成绩是在世界经济下行的不利环境下取得的,是在三年疫情艰难修复过程中取得的,更是全体浙江人在克服种种市场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的。”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一年,浙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既有风高浪急,也有暗流汹涌。
“虽然困难重重,可浙江经济依然亮点纷呈。”吴胜丰认为,工业“压舱石”定力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年初的零增长到全年的6%,工业生产持续回升态势明显;服务业“主引擎”动力强,受疫情冲击最为明显的服务业恢复也最快,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消费持续回暖,在“三驾马车”中贡献最大,有效投资和进出口均保持较好增长。
除了总量超8万亿元,浙江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额等关键指标均超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也接近3万亿元。“浙江经济的家底越积越厚实。”吴胜丰说。
爬坡过坎淬炼新实力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是常态,大风大浪也时而有之。而爬坡过坎恰是浙江的拿手本领,每克服一次危机,浙江经济总能焕发出更蓬勃的活力,高质量发展的实力也随之晋级。
这一次也不例外。
强创新,让浙江后劲更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4年九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将科技创新“置顶”,浙江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愈是发展承压,创新主体的内驱力就愈强劲。
30年专注制造业的巨星控股集团,2023年研发投入比上年增长20%以上。前不久,公司宣布未来三年投入100亿元进行科技创新。2023年前11个月,浙江近八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费用支出,研发费用合计超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高于营业收入8.0个百分点。
随着创新实力不断强化,更多创新成果逐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如浙江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等产量纷纷快速增长。浙江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3.6%,比上年进一步提高。
三个“一号工程”,让浙江底气更足。
在2023年“新春第一会”上,浙江明确提出将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实施“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
惟创新者强,惟改革者进,惟开放者赢。这一年,围绕三个“一号工程”,浙江集中火力,优化发展格局。数字经济向“新”而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营商环境向“亲”而行,培育拼经济的沃土;地瓜经济向“广”而欣,成为开放发展标志性节点。
拼经济,让浙江信心更足。
此时不拼,更待何时!跨上新台阶,离不开浙商群体的奋力拼搏。
2022年底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广大浙江企业便活跃起来,或走出国门“抢订单”,或进行全球布局。过去一年,服装外贸企业新德集团董事长刘红军,飞行了近百次,足迹遍布全球,粗算超8万公里。这一年里,每一位如刘红军的“拼命三郎”,都积攒了一沓沓厚厚的车票。
他们的足迹,带来外贸大省浙江的逆势进位。2023年浙江出口规模居全国第二,较上年再进1位。在他们足迹最密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浙江出口额达1.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明显快于全部出口增速。同时,浙企“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1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6%。
投资同样够“拼”。从年初启动“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截至去年11月,浙江“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投资已超万亿元。从全年来看,尤其制造业投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等,均大幅高于全部投资。
经济大势滚滚向前,但绝不意味着坐等就能丰收。在充满困难和挑战的2023年,浙江经济稳中向好绝不是靠着发展的惯性,而是苦练内功而得,在逆势中淬炼新优势所致。
勇立潮头展望新目标
站在8万亿元的新起点,接下来,浙江怎么拼?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浙江生产总值预期目标为增长5.5%左右。
再翻开浙江“十四五”规划,GDP奋斗目标是――8.5万亿元,经济体量上的对标对象,正是隔海相望的韩国。
再看兄弟省份,2023年,广东、江苏GDP继续领跑,山东GDP破9万亿元,标兵加速奔跑,浙江仍需奋力追赶。
扬长板补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中最基本的逻辑。身处这般发展环境,让浙江更加清楚地看到,要想成功迈向下一个目标,更需自身硬。
扬投资稳、制造基础扎实、开放发展等长板。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持之以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制造业集群式、高端化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高水平建设海洋强省”等。不少针对性举措已经起步,就在日前,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省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行动计划、建设海洋强省的重大部署。
针对创新方面的短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4年浙江要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加大人才招引培育力度等,预期当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
“展望2024年,浙江须在‘稳、进、立’三个字破题立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表示,“稳”在扩大在全国经济中的份额,“进”在硬核技术,“立”在数字要素深化改革上,努力实现稳得有底气、进得有力度、立得有依据,是实现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道路。
藏富于民是浙江特色,唯有浙江经济稳步增长,老百姓持续增收才能底气十足。记者注意到,2023年,浙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30元,比全国平均高出超24612元,居全国省(区)第1位。
而新一年,浙江将努力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为此,新的一年,浙江民生保障力度将随之加码。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浙江将继续以群众普遍有感有得为衡量标准,认真办好医疗卫生、教育助学、养老帮困等十方面民生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