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城市更新注重与市场结合

汇聚之精 2024-03-24 55072人围观 投资经济金融银行金融机构

  图为英国伦敦街景。 (视觉中国)

  英国城市更新从福利住房改造到以经济开发、文化服务为导向,注重改善居住条件、促进商业与人文相结合,通过中心城市更新的外溢效应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并越发注重贫穷地区与相对富裕地区之间城市的平衡发展。

  英国的城市更新起源于二战后,这一时期城市更新侧重对城市贫民区改造和在郊区建立新城,以改善底层人口的居住条件。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对旧城区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改造,这一时期以运动式拆迁为主,主要是政府层面推动,较少结合市场需求。

  1980年保守党政府上台后,强调城市更新与市场相结合,通过成立城市开发公司,以市场运作模式促进城市更新向产业振兴、地区商业发展转变,英国政府随即颁布了《地方政府、规划和土地法案》,在立法上确定了城市开发公司通过有效使用土地和建筑物,支持商业地产大规模发展,提供住宅和民生设施,吸引各类企业入驻。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英国开始政府财政紧缩的10年。这一时期的城市更新以吸引私人资本开发地区中心城市为主,英国中央政府下放权力,支持地区中心城市改造,以进一步提升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将城市更新与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开发过程中,鼓励通过企业、政府联合及公私合作的方式聚集资金,促进利益相关者共同投入城市开发。

  2020年起,英国城市更新开始转向地区平衡发展。2022年1月英国政府宣布将政府公共支出转向较贫困地区的城镇更新,这些地区受到10年来政府公共支出削减的影响尤为严重。政府公共住房机构“英格兰之家”将其主要资金投入英国北部、中部城市。政府计划重建伍尔弗汉普顿、谢菲尔德、利兹等20个城市,还将向其他68个地方议会提供支持,以振兴其所在城市的商业街。这些措施旨在解决区域经济差距、支持近年来被政策忽视和产业衰退地区的经济增长,以促进英国整体经济发展平衡。

  2022年2月英国政府出台《地区提升白皮书》,旨在应对英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英国中部、北部与相对富裕的伦敦地区、英格兰东南部地区之间在经济产出、居民收入和市场增长潜力方面的差距。2022年5月英国政府向议会提交《地区升级和更新法案》,进一步向地方当局下放城市开发权力,并提供多种政策工具,为地方政府改造空置商业地产、提振城市商业区提供支持。同时,支持地方建立由其主导的城市开发公司,加速整合地区土地资源,并鼓励更多空置房屋重新投入生产性用途。

  伦敦国王十字区的再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是英国中心城市改造的样板,其经验至今仍被英国其他地区中心城市复制推广。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英国政府曾多次尝试对占地67公顷的国王十字区进行再造,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21世纪初英法海峡隧道连接铁路(HS1)在国王十字区设立枢纽站,该地区才重获新生。国王十字区在2000年地区市议会的城区统一发展计划中被指定为“充满机遇的城区”,并在2004年的伦敦市城市更新计划中再次被列入优先发展地区。该地区的更新目标是为伦敦不断增长的商业需求建设新的写字楼聚集区。

  主要开发商通过引入长期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金),为国王十字区更新成功引入了资金。在可持续的资金投入及政府、开发商、企业和居民对城市更新改造的支持下,开发商为该地区成功制定了战略总体规划,并实施“地产营造”战略,在较长时期内通过大范围的城市设施完整改造为整个区域创造经济价值。国王十字区更新时期是伦敦城市空间更新需求高涨的时期,通过与伦敦其他中心区域不同的区位优势定位,汇聚高品质的公共区域、集中完善的办公区,国王十字区吸引了大批全球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入驻。

  金丝雀码头的发展是伦敦城市更新的另一个典型案例。金丝雀码头的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这里曾是伦敦重要的港口和造船厂所在地。然而,随着港口设施的老化,该地区在20世纪逐渐衰落,成为一个废弃的工业区。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政府决定采取公共投资加私人投资的方式开发伦敦东部码头区。在大规模重建和整体开发下,金丝雀码头转变为现代化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吸引了许多国际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和国际律所入驻。金丝雀码头更新由私人开发商和政府合作完成,包括对港口设施的改造、修复和新建高楼大厦等,更新以促进商业地产、写字楼、住宅与港区环境相融为理念,打造独特的地理标识。金丝雀码头在更新过程中注重打造宜居环境,为居民提供购物中心、餐厅、酒吧和咖啡馆等配套设施。政府在开发过程中还提供经济激励措施,如土地税减免,吸引了不少国际开发商、建设企业前来投资开发。

  伯明翰市中心也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从过去的工业区转变为现代化的商业、零售和文化中心,成为英国第二大中心城市。伯明翰市中心的城市更新过程展现了对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理念的反思,以及对城市人文空间和居住需求的重新关注。伯明翰城市更新强调将城市空间重新定位为以人为本,并非以该地汽车制造业为中心。在更新过程中,对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设计的过度依赖被重新审视,城市更新的重点转向为居民生活提供配套设施,着重提升公共空间的质量和功能性,提升城市的宜居属性。市中心的更新还注重综合规划和协调发展,将商业和文化相结合,打造一个购物、剧院、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与商业区域相互交融的中心。同时,通过与企业、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确保不同建筑和空间之间的协调统一,在保留历史建筑和地标性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更新,为城市在保留自身历史特色下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济日报记者 马翩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