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染水悍然排海,安全问题引发争议,也将与日本美食深度绑定的日料店置于漩涡中。
“客人少了”“已经换掉日本食材”“准备关门转型”......当前,国内日料店正陷入一场“地震”。
日料店里不再有日本水产
“不去吃就对了,污染太严重,口腹之欲哪有健康重要。”日本核废水入海后,不少网友表示短期内不会再去吃日本食物。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称,自8月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随后,全国各地多家日料店也迅速在社交平台上作出声明,严格遵循国家制度,停止进口日本水产。
8月24日,“半藏”日料店发布了食材产地调整公告,宣布将全面暂停进口产自日本的水产品。
位于北京国贸的酒场日式料理的工作人员25日告诉中新网,一个月前店里就已经订不到日本水产了,现在店内进口的海鲜来自加拿大。位于朝阳的京.YUZU居酒屋表示,已经把所有日本水产列入禁止名单,目前店内进口海鲜大多来自澳大利亚。
在人均500元及以上的中高端日料店纷纷与日本水产品切割时,一些价格稍低的日料店也“求生欲”满满,宣布“店内从未使用过日本水产”。
知名连锁日料“将太无二”的员工向中新网表示,店内目前没有从日本进口的食材。某位于海淀的日料小店老板也称,店内的海鲜从来没有来自日本的,都是福建来的。
不过,对于“还在用日本进口水产吗”这个问题,也有日料店沉默不语。中新网致电Kurogi黑木(上海店),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不清楚,并拒绝找其他工作人员回答该问题。 8月24日,远眺因海啸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据报道,北京时间8月24日12时左右,日本正式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放至太平洋。
更换进口地后,
食材品质如何?
水产品污染担忧发酵,近日来一些日料小店已经感受到了客量减少的寒意。不过,一线城市部分高端日料店的消费者却有增无减。
“趁着食材污染前最后体验一波干净的进口食材。”平常很喜欢吃刺身的玉倩(化名)解释说。
像玉倩这样喜爱日料的食客关心的是,日料店更换食材后,其他海域的水产和日本水产相比,品质是否会下降。
�l麟(国贸店)的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网,五个月到半年前,店里就已经不再进口日本水产,现在主要采用国产、挪威和俄罗斯进口食材。“现在刚好是国产海胆的季节,品质还是比较好的,但俄罗斯的野生金枪鱼的肉比较瘦,在口感上没有养殖金枪鱼那么嫩。”该工作人员直言。
杏木千鹤(国贸店)也表示,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影响,无法进口金枪鱼这类日本“特色水产”,店里的金枪鱼品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对食材品质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虽然金枪鱼的口感会差一些,但我们会尽力挑选品质最好的。”该店工作人员表示。
中新网还联系到一家“黑珍珠”上榜一钻餐厅——九道KUDO(上海店),大众点评APP显示,该店人均价格为3563元。工作人员表示,该店食材品质受影响较小,与之前没有很大的区别,且没有难以替代的食材。
比食材更难摆脱的是“日本标签”
相比于食材上的割席,日料店更难甩掉的是其身上的“日本标签”。
“我们店里没有日本产品,只采用了日式做法,但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消费者可能会担心来我们这吃饭不安全,或者说因为情感上的抵制不吃日料”,来自北京的日料店主小茉(化名)向中新网表示。
据了解,小茉的日料店8月初才刚刚开业。“挺过了选址、装修、安全检查等各种磕磕绊绊,结果营业没几天就遇到了难题,这两天店里的客流量也减少了。”小茉无奈地说。
智研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日本料理行业门店数量约为7.89万家,同比增长了7.93%,相比于2019年之前更是增加了近5000家门店。
在庞大的市场规模背后,像小茉一样焦虑的日料店主并不是小数目。尽管大多日料店本身就不使用日本海产,或已转向其他产品,但日式料理遭遇的冲击远没有结束。
有日料店主对媒体表示,日料市场的下行趋势明显,有店主从收到日本将排放核废水的消息时就准备转行,自己也下定决心要转型了。
然而,对很多店主来说,放弃已有的店铺和客源,转型从头开始并不容易。“店铺才刚刚开业,日本排污的影响不是一天两天,只能且走且看了,准备转型也需要时间。”小茉对中新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