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西子湖畔迎来一批来自月球的“土特产”。昨天,这批“土特产”在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下文简称“杭高院”)新闻发布会上亮相。这是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发放的第七批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也是浙江首次以第一申请单位拿到的月壤样品。 月球的“土特产”有啥特点? 这是个年份超长的“年份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团队此前在《自然》上发文表示,精...
科技日报昆明6月2日电 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与南京大学研究人员合作,给出了电子俘获超新星通道形成双中子星系统的参数空间,并发现该通道能够解释观测上大多数的双中子星系统特征,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国际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双中子星系统是恒星演化和双星相互作用的终点,同时也是重要的引力波源。它们通常被认为...
橙柿互动消息 今天傍晚接近7点的时候,多位网友称在杭州上空看到了流星。 有人说,“看到好大一颗像闪电球一样的东西坠落了。” “拍到了尾巴,巨大的绿色火流星” “以为是航拍机起火了。” 我们请教了浙江省天文学会会员,资深天文爱好者戴孟亮,他说:从划过天际的速度和形态判断,极大概率是火流星,和普通流星一样它们出现的时间和位置都无法提前预测,这类转瞬即逝的...
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消息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中分辨率巡天的海量光谱数据,该台科研人员精确测量并发布了约45万颗恒星的锂元素丰度数据。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锂元素丰度数据,对研究锂元素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报增刊》。 锂元素丰度在恒星、星系以及宇宙学研究中都扮演着非...
今年“五一”旅游观光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用六个字来概括就是“重量级、近距离”。什么意思呢?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各地知名的超级工程和大国重器列为节日出游的首选目的地。也就是选择前往那些“重量级”的观光点,通过“近距离”观看和了解这些“超级工程”来增长见识,获得全新的出游体验。那么,为什么这个超级工程游,和大国重器游会成为这个假期更多人的首选呢? 接下来...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天文光学望远镜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总工程师、原副台长朱能鸿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3月8日13时5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5岁。 朱能鸿院士1939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60年9月毕业于同济大学,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历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副台长、总工程师。朱能鸿同志1979...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些进展涵盖了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多个科学领域。 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这项进展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气象预报领域的应用,通过大模型技术提高了预报的精准度,为气象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科学家们对人类基...
智通财经APP获悉,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以及另外三名民主党参议员正在敦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尽快推动美联储自2022年开启加息周期后的首次降息,以扩大美国经济适用住房的规模。参议员们在上周日写给鲍威尔的一封信中写道:“在美联储权衡新的一年的下一步举措之际,我们敦促你考虑一下美联储的利率决定对美国房地产市场的...